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资讯 > 正文

期货公司交易所联合发力 期货市场“双向开放”成效显著-第2页

2017-9-29 15:20:05

“当2006年3月广发期货首批获得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准生证’时,我们内心激动不已。”广发期货董事长赵桂萍每每聊起公司国际化发展之路时,总会对抢得“头啖汤”流露出自信的表情。

“在行业竞争的影响下,期货行业整体费率不断走低,手续费收入大幅下降,这是我们在香港市场遇到的困难。”赵桂萍表示,虽然在设立初期,香港子公司拥有“先行红利”,但随着国际化发展的加深,内资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在港分支机构数量迅速增加,香港市场显现出衍生品交易体量不大、参与者有限的弊端,期货公司纷纷遇到白热化竞争的瓶颈。

而在美国设立期货经营机构过程中,徐炜中总结出三个主要的难点,一是对当地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深度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建设精通两地文化和不同类型客户需求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存在较大的难度;三是严格的外汇管制导致境外机构资本金无法及时得到补充,业务发展受限。

赵桂萍说,用工制度是公司“走出去”以后面临的主要困难,由于企业的文化、经营管理的观念与当地的文化差异,境外机构运作效率不高,需要通过较长时间去适应调整。

面对香港与英国公司存在的发展问题,赵桂萍分析,英国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信用交易,而香港公司则在亚洲拥有大量的机构和个体客户。“将香港公司经营重心放在市场营销及业务开发上,而把英国公司打造成交易结算平台,是解决我们公司问题的一个出路。”她说。

“国际化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在推动期货公司战略目标发展的结果上落脚,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形成国际化发展的有效商业模式,实现客户与公司的双赢。”徐炜中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公司设立境外机构并不止为满足境内客户“走出去”的境外交易通道需求。具体来说,他表示,为实现期货公司的转型升级,境外子公司在设立初期将加大与境外优秀金融机构的交流,积极向他们学习,研究境外期货及衍生品业务的商业模式,并以境外子公司为桥梁,将境外优秀金融机构“引进来”,聚焦创新业务,寻求多维度的紧密合作。“我们在国际化发展上采取由浅入深、稳步推进的策略,不断完善香港和美国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范围,使其不断形成差异化经营特色,将来一旦境内资本管制放开,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 国际化发展有待深化

据了解,当前,期货市场正分步骤放开国内品种、分阶段允许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逐渐迈出国际化发展的实质性步伐,各市场主体国际化已经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赵桂萍表示,在以客户需求为目标的驱动下,机构在“走出去”的同时会对客户感兴趣的品种进行考察研究布局,因此机构国际化的背后也是品种国际化;而反过来将境外机构、境外资金“引进来”也是为了满足境外客户的套利投资等需求。

原油期货作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市场的重要起点,承担着期货市场国际化探路者的角色,为更多品种国际化作铺垫。横华国际董事长罗旭峰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参与境内的原油期货交易,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投资者结构,丰富原油期货的投资者范围,提升原油期货的定价能力。在境外设有分支机构的期货公司,引入境外原油期货投资者,将有助于其更好地拓展和融入境外业务市场。

期货品种国际化为境内期货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张明华认为,应重视国内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培育,使其在国际化平台上与境外机构的投资能力相匹配。

“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需要让境外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到境内商品期货市场中。”罗旭峰建议,一方面应给予内资金融机构境外子公司申请QFII和RQFII资格外更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允许QFII、RQFII的投资范围扩大至商品期货,进一步优化境内的投资者结构,提升定价能力。

徐炜中表示,交易所已经在期货品种国际化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后续期待更多成熟商品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走出去”。同时期货公司也需加强IT系统建设,持续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服务境外客户,尽快提升期货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期货公司的国际化只是服务平台的延伸,要想真正实现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更重要的是多种类型的投资者能通过双向参与境内外期货市场,实现风险对冲和投资的需求,以及境内的期货品种能真正成为国际化的品种。”张明华如是说。

编辑:wujie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