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东北三省的调研发现,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市场化后粮食贸易企业的贸易量大幅提升;期货市场助力下,一些企业取得了良好业绩;粮食协会与期货交易所合作,在改革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王涛在总结国内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效时指出,一是玉米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初步建立。东北与中原产区、产区与销区、国际与国内玉米价格倒挂问题得以解决,呈现出“区域从南至北、价格递远递减”的市场规律,有效顶住了国外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二是南北粮食贸易购销活跃。多元主体入市积极性提高,南北贸易企业互动频繁,产销关系更加紧密,吉林省玉米由临储政策时的“就地储”变成“全国销”,外销玉米260亿斤,比临储收购政策时期一整年的粮食外销量还要多。
三是玉米产业得以有效激活。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采购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近40%,在产的15家企业开工率达到98%以上,具备了与中原地区企业同等竞争的优势,是近年来经济效益最好时期,深加工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自去年11月国家实施玉米深加工企业奖补政策以来,玉米深加工企业累计加工转化玉米115亿斤。
四是粮食库存增量锐减。截至2017年3月末,吉林全省粮食库存2034.1亿斤,比新粮上市初期仅增加235.2亿斤(这部分新增库存主要是国家收购的一次性划转储备玉米,以及深加工、贸易企业建立的正常经营库存),比上年入库新粮降低531亿斤。
王涛认为,市场化收购以来,产销区价格倒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贸易企业入市积极性大为提高,吉林省在市贸易企业数量最多时达到1200余家,多数采取短线经营、见利就走、快购快销方式。市场化收购的第一年,虽然贸易企业经营数量较多,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盈亏均有发生,多数企业略有盈利。
<上一篇 陕西推出首单苹果“期货+保险”项目
相关阅读
需求端进入淡季 沪铜短期或以震荡思路对待
11月21日早盘,沪铜主力合约小幅走低,目前盘内...[详情]
大连商品交易所:关于原木期货合约挂盘基准价的通知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规则》等有关规定,现将原木期货合约挂盘基准价通知如下: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