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资讯 > 期市要闻 > 正文

操作期货三个重刑 市场亟待加快期货立法进度-第4页

2018-1-22 12:14:00

近期,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两起操纵期货价格典型案例:一起是姜为操纵“甲醇1501”期货合约案,这是全国首例操纵商品期货合约价格刑事案件。

值得关注的是,参与调查此案的调查人员介绍:在姜为操纵“甲醇1501”期货合约案中,杠杆比例是巨大的,有的账户的名义持有人已经跑路,现在仍有期货公司要找当时的客户要钱,民事纠纷依然存在。

在这起案件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即如何界定是单位违法还是个人违法。业界对此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有观点认为,从民商法角度,公司总经理在职权范围内实施的行为,且存在其他员工知悉并参与的情况下,其行为应视为职务行为,行为效力最终及于公司。

但在这一案件中,最终被认定为个人违法。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关于单位违法和个人违法的区分,是行政执法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如果严格依据刑法“三要件”理论来判断单位违法或个人违法,在行政违法行为中似乎很难认定单位违法。因违法行为基本不体现单位意志,即便是单位授意而实施的违法行为,单位层面也不会留下任何相关的会议记录作为证据,因此单位也不会承认。若以民商法基本原理为基础又似乎过于绝对。

“所以,应该结合案件的事实、证据、主客观方面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认定。”上述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编辑:快餐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