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没有政策性收购和销售的状态下,玉米市场已经由严重供应过剩转向供不应求。“面积主动调减”“单产因灾受损”和“进口谷物替代减少”导致玉米供应明显下降。同时,市场化机制激活了玉米产业链,带来了消费的爆发,供需双向作用使得玉米市场近七年来首现负结余,这为市场化去库存奠定了基础。
集金 期货 通03月09日消息:2016/2017年度(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没有政策性收购和销售状态下,玉米市场已经由严重供应过剩转向供不应求。“面积主动调减”“单产因灾受损”和“进口谷物替代减少”导致玉米供应明显下降。市场化机制激活了玉米产业链,带来了消费的爆发,供需双向作用使得玉米市场近七年来首现负结余,这为市场化去库存奠定了基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深化农产品(000061,股吧)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通过完善拍卖机制、定向销售、包干销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玉米的市场化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入。
2017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实现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转变,扭转了近些年玉米库存不断增加、加工企业持续亏损、进口替代冲击日趋严峻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对政策面、市场众多购销主体来说,最大的意外就是多重因素导致玉米货源减少带来的供不应求。之前的年度,市场供应过剩8000万吨,而临储收购政策退出后,供应反而出现缺口,不仅农民未遇“卖粮难”,在紧平衡预期下,临储拍卖甚至呈现火爆景象。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玉米产量继续下降,较2016年减少363万吨,较2015年的历史最高产量减少874万吨,为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产量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这是主动调减玉米播种面积取得的成效。另外,2016年玉米减产508万吨,主要原因就是播种面积下降以及黑龙江、吉林、河南等产区遭受旱灾。这也是2016年春节前市场普遍预计节后可能出现农民“卖粮难”,而实际上在期货价格领涨和饲料加工发放补贴的双重刺激下,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迅速反弹、收购囤粮积极、农户余粮快速下降、市场开始转向紧平衡的主要原因,其也为玉米市场去库存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 大豆小麦数据偏空 玉米短线强势
下一篇> 受助于技术性买盘 大豆期货连续二日上涨
相关阅读

在需求偏软现实之下 预计沪锌短期弱势运行
4月2日早盘,沪锌主力合约弱势下行,目前盘内报...[详情]
上海期货交易所 :关于调整氧化铝期货交易手续费的通知
经研究决定,自2025年4月8日交易(即4月7日晚夜盘)起:氧化铝期货的交易手续费调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