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16-17年的减产牛市之后,棕榈油从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熊市周期,在短期库存无忧的情况下,无论是产区的库存还是价格都与2015年下半年走向类似。
产区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价差,就是对应国内进口的CNF-FOB价差。通常意义上,印尼产区是一个比较大的棕榈油产区黑洞,并不像马来这样有一个比较官方的,市场认可的机构来公布供需数据,那么印尼的供需结构只能靠价格来判断。又因为通常,国内能够收到的CNF报价大多为印尼船期的报价(FOB大多为马来),这给了国内一个比较好的对比两个产区相对压力大小的指标,CNF-FOB价差。15年的数据并不全,那么总的来说,可以看得出相比过去两年,今年印尼的压力是要比马来大一些的,而15年年末的时候,整体印尼也是承压的。(观点,非事实)我们偏向认为印尼在很多时候因为其产量更大,出口量更大,更能代表整体产区的供需情况(虽然数据也更模糊)
<上一篇 贸易摩擦持续升温 豆粕顺势上涨
下一篇> 新陈交替、产量堪忧 玉米价格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