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资讯 > 正文

打破定价垄断 铁矿石期货点价渐成主流-第4页

2020-7-1 14:02:29

铁矿石期货上市前,现货市场并没有明确的现货价格参考基准,国内钢厂和贸易商都是被动接受国外机构发布的美元指数价格。铁矿石期货上市后,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已逐步成为铁矿石美元和人民币现货每日成交的重要参考基准,成为全球铁矿石金融衍生品的风向标。

2008年,新日铁与淡水河谷达成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的协议。其中,南部铁精粉涨65%,卡拉加斯粉矿涨71%。同时,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对亚洲钢厂出售铁矿石时征收海运费,用到岸价(CIF)取代了离岸价(FOB),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同品种、同涨幅”和“离岸价”的原则被打破。

2009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铁矿石谈判依旧不顺利。日韩钢厂与三大矿山确认了“首发价”后,中国没有执行“跟风”的规则,不承认日韩接受的33%的跌幅,并与三大矿山之外的FMG达成了价格略低的协议。“中国钢企大多仍然按照日韩协议价购买长协矿,但长协执行比例大幅下降,有一部分资源不得不以现货价购买,铁矿石长协谈判就此破裂。”赵心瑞介绍说。

据悉,从2010年起,三大矿山开始通过指数定价的方式,对每个季度或每个月的铁矿石价格进行调整,所使用的指数主要参考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国际上已有不少机构推出了铁矿石价格指数,包括TSI指数、普氏指数、金属导报MBIO指数等。尤其是普氏指数,纷纷被矿业巨头引用,成为主流定价标准。后期,普氏指数收购了在铁矿石套期保值业务上领先于其他同类服务商的TSI指数,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

铁矿石指数定价后又进一步金融化,海外非产业机构介入这一体系,庞大的指数及对冲基金也将铁矿石当成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投资配置品种。铁矿石的价格被虚拟化和金融化,它反映的将不是简单的供求价值规模和上下游利润分配体系,海外掉期铁矿石交易部分阶段信息不对称,甚至成为财富分配和转移的工具。

编辑:糖沫沫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