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市场对主产区干旱的担忧推动美棉大涨,ICE期棉12合约在7月9日盘中最高涨至64.90美分/磅,创3月触底反弹后的新高。相较美棉突破60美分/磅后气势勃发的数根长阳,郑棉上涨略显疲弱,09合约能否站稳12000点尚未可知。内外棉价走势小幅分化,且这种差异可能中长期持续,背后原因何在?
前5大产棉国中,美国和巴西的棉花消费以出口为主,2019/2020年度出口占美棉产量的75.32%,占巴西产量的65.1%。在出口订单得到保障和保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础上,疫情对美棉和巴西棉的威胁小于其他国家的棉花。考虑货币、汇率及港口等因素,美棉基本面还好于巴西棉。
库存高企、消费疲弱,郑棉追涨乏力
国内棉花供应充裕,截止6月,工商业库存合计389.72万吨,同比减13万吨。但对比两年棉花需求量,今年供过于求的压力远高于去年。供应压力从仓单上也可见一斑,截止7月10日,棉花仓单加有效预报合计2.21万张,折合棉花88万吨。这与19年时4月23日的峰值2.31万张相差无几,但时间滞后2.5个月,也是同期历史峰值。本年度仓单消化时间短,任务重,91价差在移仓上也存在困难。巨幅仓单压力无疑会对近月合约造成压制。
6月30日晚官方发布抛储公告,计划7.1—9.30轮出储备棉50万吨左右,每日挂牌销售约0.8万吨。销售底价与国内外棉花现货价格挂钩联动,当国内市场现货价格指数低于11500元/吨时,下个工作日起暂停交易。若连续三日价格回升超过11500元/吨,则重启抛储。11500元/吨的熔断垫底价对棉花价格形成支撑,外盘的强势通过抛储挂钩也对国内价格起到更好的拉动作用。但归根结底抛储相当于增加棉花供应30—50万吨,同时弥补了可能的低质棉花结构性缺口,变相减少棉花现货需求量。
消费低迷是制约着国内棉花反弹幅度的最重要原因。疫情以来,集中活动诸如婚宴、高端论坛和赛事等举行的频率和规模都明显降低,如奥运会、七国论坛等活动大量取消,礼服、西服、队服等需求减少。常规服装在出行活动受阻的情况下需求亦有所降低。可预见的是在疫情结束前,服装需求难以恢复正常。消费的低迷从我国服装出口数据、下游订单、纺织利润和服装零售商破产率等诸多数据都可得到验证。
<上一篇 产量依旧偏高 橡胶期货未来涨幅有限
下一篇> 中储粮公布“问题玉米”初步调查结果
相关阅读
需求端进入淡季 沪铜短期或以震荡思路对待
11月21日早盘,沪铜主力合约小幅走低,目前盘内...[详情]
大连商品交易所:关于原木期货合约挂盘基准价的通知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规则》等有关规定,现将原木期货合约挂盘基准价通知如下: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