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唐山地区有点不太平。7月12日5.1级地震过后,周末“钢都”唐山的钢贸圈再现钢坯远期现货暴雷。
据悉,唐山本地钢坯日外卖量为5—7万吨,2016—2019年月均外卖量分别为216万吨、180万吨、159万吨、149万吨,而2017—2019年本地月均需求量分别为184万吨、168万吨、180万吨。由以上数据可知,钢坯实际每月的供给量略小于需求量,但供需缺口不大。而本次违约的20万吨,对于本地市场实际造成供给缺口影响有限。
唐山本地一位钢企人士告诉记者,本次事件是三家贸易商违约,直接影响与其签订合同企业的盈亏,目前市场上现货价格并未造成明显波动。但从长远来看,本次违约事件会让更多远期贸易参与者进入观望状态,等待本次事件的解决方案。本次事件实质为以企业自身信用为背书的贸易模式,遭遇信用风险爆发,对唐山钢坯市场影响深远。现货交易以信为本,缺乏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经历过本次事件,今后钢坯贸易信用门槛将变高,体量小或信用不够的企业,预计做钢坯远期贸易卖出空单将难以寻找买方,可预见远期现货贸易流动性将大幅下降。
在上述受访人士看来,钢坯远期贸易的弊端在于缺乏平台背书以及外部监管,仅依靠企业间一纸合约作为凭证。这种模式之下,遭遇一段连续上涨行情,短时间就可将钢坯卖方的损失推升至难以承受的程度,企业现金流难以周转时,违约几率较大。但若卖方企业在卖空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以同等或部分比例通过做多来进行套期保值,锁定现有利润,那么企业的大部分风险都将转嫁给期货市场的投机者,而企业将承担的风险仅为基差扩大的差值,做到风险可控才是企业平稳经营、长远发展之计。
下一篇> 俄罗斯黄金出口收入26年来首次超过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