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远期来看,降雨过多会比较利于棕榈果串的生长发育,但过多的降雨也会引发道路泥泞及洪涝灾害,一定程度会对棕榈果的采收进度、运输情况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棕榈油的产量。也这是为何每年进入雨季(11月-次年3月)之后,棕榈油产量都会出现季节性下滑的重要原因。此外,如果统计时间周期较短,天气扰动引发的阶段性产量波动也会显得比较大。毕竟在5天的统计期内,工作日少一天的影响就是20%,两天就是40%,而这收获进度其实在后期天气好转的时候是可以有一定弥补的。
在棕榈油退运传言被事主严厉证伪之后,继续推涨棕榈油的就主要剩下了减产炒作。7月初产量下滑的数据我们先不去质疑它,马来西亚和印尼最近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阶段性产量数据下滑明显的原因何在?可以持续吗?这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就这些问题,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类观点:一方认为,去年6月底-11月的严重干旱影响显现了,产地将进入数月的减产期;另一方则认为,7月初的干旱只是近期过多降雨产生的扰动,影响周期有限,不用过分担忧。相比于前期干旱发酵的说法,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减产反应的时间过晚。如果是去年干旱影响,从去年6月底到7月,产量整整滞后降雨12个月,而通常认为8-10个月的滞后相对合理。在不合理的时间出现的问题,很可能原因也并非是我们所想的那个。
2、马来西亚产量未见异常。今早行业转发的对马来西亚7月棕榈油产量预测,大多种植园的全月产量预估在降幅10%以内,还有持平或增的,反应产业对产量的预期并不悲观。SPPOMA称,马棕7月1-15日产量环比降18.72%,这有些令人担忧。但考虑到SPPOMA的会员主要在马来半岛的柔佛,而柔佛6月产量较5月大增23.43%,是种植园集团冲击半年KPI的主力,7月产量的回落就显得没那么可怕了。
考虑到6月沙巴及沙捞越增产并不显著,这两个州7月产量相对6月下滑幅度有限,且7月有31天,综合来看马来7月全月的产量减少幅度在10%以内较为合适,即便是极限水平也不会超过SPPOMA的预估。这样来看,同样经历了去年6月底-11月的干旱,且马来棕榈树龄结构较老,抗性相对更差,又没有自然增产的光环加持。如果是前期干旱导致的减产,印尼产量没理由比马来更差。
<上一篇 菜籽油期货创七年新高 强势底气在哪里?
下一篇> 棕榈油期货已接近“鱼尾” 续涨空间有限
相关阅读
需求端进入淡季 沪铜短期或以震荡思路对待
11月21日早盘,沪铜主力合约小幅走低,目前盘内...[详情]
大连商品交易所:关于原木期货合约挂盘基准价的通知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规则》等有关规定,现将原木期货合约挂盘基准价通知如下: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