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长假期间石化厂不停工,两油库存常规累库,不过节后PE、PP、PVC盘面表现强势,连续两日反弹几乎回补了9月全部跌幅。PVC更是突破长达三个月震荡区间。似乎油价节日期间上涨,不足以给予盘面如此充沛向上动能,那这三者背后发生怎样故事?
而在10月相较于PVC,PE检修量级的减少,同时新增产能兑现时间点稍早,按原计划5套全兑现接近13%的名义产能增速将打破目前供需格局。好消息是产能不全是标品,其中LDPE/EVA40万吨、全密度90万吨、HDPE145万吨,因此想要标品供应暴增需要HDPE转产LLDPE。当然期货盘面节奏未必按现实运行。毕竟今年按国内名义产能增速高达21.9%,处于历年最高,四季度还有近半产能需要兑现。此前有声音提出盘面已经提前反馈投放预期,但无法证明。
PP同样面临产量明显回升预期,一方面是因为装置重启开工率出现上行,另一方面在于新增产能逐渐释放。今年国内新增产能总计在500万吨以上。前三季度已有浙石化、大连恒力二期、利和知信以及宝来石化共220万吨/年投产且顺利量产。与PE相仿,四季度同样要承受另一半的压力。更惨的是新增产能生产多以门槛较低的低端拉丝为主,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多数企业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水平企图迅速占领周边市场,价格战或加速其对现货价格的冲击。
总的来说塑料三兄弟上涨底气来自现货强硬,偏强现实令基差走阔,达到一定程度后期货盘面补涨贴水。不过当现货出现转折点后,这一逻辑恐被打破。此外成本端原油反弹轨迹,以及国内宏观政策宽松导向,都对盘面产生影响。即使塑料供需面呈现宽松化倾向,不排除盘面出现抵抗式下跌节奏。
<上一篇 供需面并未恶化 焦煤市场仍将稳中偏强运行
下一篇> 聚丙烯市场僵持不下 未来是涨还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