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外棉花期价走势明显分化,ICE棉花在基金买盘推动下不断创出新高,而国内棉花期货上涨乏力,屡屡冲高回落。虽然国内棉花期货仍在14500元/吨以上,但国内需求淡季来临、内外差价高企、国储棉收购难以实施等原因限制了涨幅。后期即使ICE棉花继续走高,国内棉花期货也会在前期高点15300元/吨承压。
近期,国内外棉花期价走势明显分化,ICE棉花在基金买盘推动下不断创出新高,而国内棉花期货上涨乏力,屡屡冲高回落。虽然国内棉花期货仍在14500元/吨以上,但国内需求淡季来临、内外差价高企、国储棉收购难以实施等原因限制了涨幅。后期即使ICE棉花继续走高,国内棉花期货也会在前期高点15300元/吨承压。
内外价差处于高位
12月1日国家就要开启50万吨疆棉的收购工作,原先预期其存在利多效应,但目前来看,收储可能搁置。“轮入期间,当内外棉价差连续3个工作日超过800元/吨时,暂停交易”,内外棉花价差10月15日以来迅速拉大,最高达到1647元/吨,11月27日仍有1100元/吨,并不符合轮入条件。
内外棉花价差回归到800元/吨以内,有两种路径:一是国内棉花滞涨,而ICE棉花继续上涨;二是国内棉花下跌幅度较大,而ICE棉花跌幅较小或者盘整。按照国内棉花上涨至15300元/吨计算,涨幅超过5.3%,ICE棉花则需要上涨7.3%,即79.2美分/磅,才能让国储棉收购重启。目前看,难度有点大。
海外订单后劲不足
9月底—10月初,海外纺织订单的转旺促使棉花价格大幅攀升。市场传闻,部分企业订单排到了明年。但实际上,这只是个别现象。11月开始,因欧洲疫情二次暴发,加之担心圣诞节需求疲弱,部分海外订单直接违约,纺织大国如印度、孟加拉国和我国的订单锐减,旺季不旺现象突出。海关公布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10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16.6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4%,环比减少11.3%;当月,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31.81亿美元,同比增长3.7%,环比减少13.4%,明显后劲不足。
<上一篇 需求明显减少 豆油进入“鱼尾行情”
下一篇> 油脂板块处于高位调整 棕榈油仍有回落空间
相关阅读

在需求偏软现实之下 预计沪锌短期弱势运行
4月2日早盘,沪锌主力合约弱势下行,目前盘内报...[详情]
上海期货交易所 :关于调整氧化铝期货交易手续费的通知
经研究决定,自2025年4月8日交易(即4月7日晚夜盘)起:氧化铝期货的交易手续费调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