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东南亚主要产区的彻底开割,天然橡胶市场将再次面临供应压力。如果此时内需增速放缓甚至出现回落,橡胶基本面无疑将恶化,导致胶价再一次下降。
东南亚疫情对供应影响小于需求
自5月开始,东南亚疫情急转直下,抑制了天然橡胶市场人气。泰国宣布将应急法令延长至7月中旬,原定6月开放的五类场馆将推迟14天。马来西亚6月宣布彻底封锁,除适当的生产和生活之外,禁止其他经济和社会活动。
主产区暴发的疫情对天然橡胶供需造成了双重打击。从上游来看,跨境人口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加剧了割胶劳工短缺的问题,不利于推进新一轮割胶工作。东南亚当地的橡胶制品加工企业在下游需求方面受到较大冲击,采购原材料的跟随性明显降低。
但在此之前,疫情对橡胶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是非对称的。橡胶园的割胶是分散生产,地广人少,受疫情影响有限;橡胶制品加工业是工厂化生产,疫情传播容易导致产品停产、封闭。由于产胶国疫情恶化,如泰国、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再度跌至最低点。
中国重卡销售已是强弩之末
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中国重卡市场成为天然橡胶终端消费增长的最核心驱动力,但如今种种迹象显示,该市场重卡周期或已迎来寒冬。
最近的数据显示,2021年5月,全国重卡市场中估计有158,000辆不同型号的汽车(开票口径),同比下降了21000辆,同比下降12%。五个月以来,重卡行业销售总额达88.3万辆,同比增长37%,但整体增速放缓。
重卡销售下滑主要是因为订单减少、库存高企以及预期不好。受到全国范围内环保限产的影响,第二季度物流行业景气度开始持续下滑,部分地区公路货运量价格双降,呈现车多货少的局面,基建新开工项目接踵而至。与此相对应,重卡新车的采购需求,包括物流车和工程车,出现了同比快速下降,各经销商订单持续下滑。首先是购车需求低迷,负反馈效应从终端逆向传导,另一方面重卡厂商调整生产具有滞后性,导致重卡库存大量积压。全行业的重卡存量保守估计在30万辆以上,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在35-40万辆之间。另外,最近上海、天津、山东、河南等省市发布了五项新车延期上牌政策,重卡厂商和经销商原计划在国家六个政策窗口期内冲刺销售,预期差强人意,导致促销意愿下降。
<上一篇 原油大涨 预计沥青维持偏强振荡态势
下一篇> 供需两旺 港口煤价将回归上涨通道
相关阅读

实际需求未见增长亮点 不锈钢短期或将延续弱势
4月10日早盘,不锈钢主力合约弱势下行,目前盘内...[详情]
郑商所:关于动力煤期货2604合约有关事项的公告
一、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涨跌停板幅度为10%。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