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之后,夏季气温持续回升,淡季大米市场持续低迷,需求弱势难改。随着我国南方早籼稻上市量的增加,市场购销重点逐渐由陈稻市场转向新季早稻市场,陈粮市场热度进一步下降,拍卖市场在低位徘徊,地方储备稻谷轮出量不断增加,短期之内行情将继续走弱。
拍卖市场下滑,粳稻成交略好
随着新一季早籼稻陆续收割上市,陈稻市场购销进一步走弱,而政策性大米拍卖市场处于较低水平,但早稻拍卖情况略好于后期,结束了“四流拍”现象。据统计,7月9日,计划2017-2020年推出政策性大米170.5万吨,实际成交2.5万吨,成交率1.5%,成交均价2623元/吨。与前一周相比,成交量小幅增加6000吨,成交均价下降16元/吨。品种方面,投入粳稻60.9万吨,实际成交1.5万吨,成交率2.4%,成交均价2744元/吨;中晚籼稻投放60.9万吨,实际成交1万吨,成交率1.63%,成交均价2451元/吨;投入早籼稻48.8万吨,实际成交0.04万吨,成交率0.08%,成交均价2410元/吨。
目前在拍卖市场上,2017-2018年水稻年产量仍是主要投入,而江西早籼稻和黑龙江粳稻是市场的焦点。然而,随着新一季早籼稻收获并在南方市场上市,近期早籼稻的具体产量还未达到60万吨,已多次被拍卖。短期拍卖市场主要依靠粳米市场。
运费价格继续上涨,国际大米价格下跌
进入7月份,全球新冠疫情形势较为艰难。随着第三波疫情的爆发,东南亚已成为重灾区。同时,海运市场恶化局面进一步加剧,国际集装箱班轮市场一舱一箱容易求,运价持续上涨。受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东南亚大米出口价格稳中有降,出口量也受到一定影响。
泰国大米出口价格继续下跌,目前已跌至2019年中旬来的最低水平,一方面,海外需求持续疲软;另一方面,远洋运输成本大幅上升,近几个月运价翻了一番,令出口商难以销售大米。
<上一篇 供应持续恢复 预计铜价难有亮眼表现